![圖片[1]-為什么普通人難逃“20w定律”?-愛分享導航](http://www.taishengjixi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20250707113701903-image.png)
現在的就業市場確實讓人看不懂:
上海招本科生月薪4000起步,985畢業生大量海投簡歷,最后還是選擇送外賣。
這個時候你肯定會納悶啊,寒窗苦讀十幾年,咋還不如人家直播間里面扭扭腰呢?
其實這就是大部分普通人遇到的瓶頸:難逃“20w定律”。
為什么普通人難逃“20w定律”?
在市場經濟里,一個人的收入不是由他的學歷來決定的,而是由他創造的價值,準確說是能夠被資本變現的價值所決定的。
分享哥翻譯成成大白話就是很多人打工一年的工資收入達不到20w。
就拿老師來說吧,教書育人,培養下一代,價值大不大?
價值很大,因為那可是關系未來的大事。
但問題來了,線下一個老師一天能教多少學生,每教一個學生能收多少錢,這都是有數的。
他創造的社會價值雖然巨大,但是能裝進工資代理的部分相當的有限。
可是一旦他當了主播,游戲規則就變了,講一堂趣味知識課,幾萬人同時在看。
同樣是1個小時的勞動,價值的變現方式完全不同了。
這就引出了一個現狀,現如今傳統勞動的價值變現能力下降,而娛樂勞動的價值變現能力反而上升了。
不僅僅是老師,很多工作,一到20萬這個門檻,絕大多數普通人就卡住了?
工資漲不上去,存款過不去,創業剛起步就熄火。
這不是巧合,這就是所謂的“20w定律”:
你再拼,也只能維持在一年收入20萬的天花板上晃來晃去。
20w,是階層內循環的陷阱
20w聽起來不少,對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,是小有積蓄;對養家的中年人來說,是剛好填補生活的縫隙。
但你真把20w拿來干點什么,買房、創業、轉型、投資,你就會發現,這點錢根本不夠“上桌”。
20w的本質,是不上不下。
它不會讓你窮到破產,但也不足以讓你實現跳躍。
你能負擔生活,但無法承擔風險;你能撐住平穩,但應付不了意外。
所以它像一道墻,把大量普通人困在“可忍受但無法上升”的循環里。
你年薪20w,生活勉強過得去,買不起好房、換不起城市,甚至連轉行都要再三考慮,因為你每個月的支出被剛好“配平”了。
老板不會給你太多提拔機會,因為你不是公司骨干核心。
資本家不會放你自由走人,因為你還能做事。
這個時候你以為自己在“穩定前進”,其實你在原地打轉。
《黑天鵝》作者塔勒布有句話特別戳心:
奴役一個人最穩妥的方式,不是鞭子,是給他一份看似體面的工資。
20w,就是這份體面。而你,一邊靠它生存,一邊被它困住。
這個收入段的人最容易被假象騙住:
工作還行、有點存款、生活能過。你不再去突破,因為你開始“自洽”。
你和身邊人對比,好像都差不多,心安理得;
你對自己說:“已經比大多數人好了。”
但你有沒有想過:這恰恰是這個社會最想讓你相信的事。
一旦你接受了“差不多就行”,你的人生就開始死水微瀾。
你失去野心、失去斗志、失去翻盤的可能性。
為什么大多數普通人難逃20w定律?
原因有三個:
第一,你太相信線性努力。
你以為年年漲薪,總會突破天花板。
可現實是,職場的升遷從來不是線性疊加,而是非對稱杠桿,你必須要么抓住一次關鍵跳躍,要么換賽道,要么撞資源。
第二,你太在乎短期安全。
你怕折騰,怕失敗,怕離開熟悉的舒適圈。
你把所有積蓄都拿來“穩住生活”,結果你穩定了十年,但也停滯了十年。
第三,你太容易被情緒左右。
你看到別人的短視頻逆襲、看到朋友圈里“年入百萬”的雞湯,就以為自己也能趕上。可你只學會了情緒共鳴,沒有形成認知突破。
普通人怎樣逃脫20w定律?
一個字:斷。
斷幻想,斷舊路,斷舒適區,你得在工作時間以外,找突破口。
靠死工資?沒用。
靠慢慢攢?更沒用。
你必須逼自己做決定:你要么升級能力,要么換平臺,要么下注自己的稀缺價值。
別再把“20w還可以啦”掛在嘴邊.
對于一個真正上進的強者,相信強勢文化的人來說,這句話是毒雞湯。
它會讓你覺得“還行”,但這個“還行”恰好是你上不去、下不來的關鍵原因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