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別怪他人不幫你

圖片[1]-永遠別怪他人不幫你-愛分享導航

《韓非子》有言:“恃人不如自恃也?!?/strong>

靠別人,終究不如靠自己。

這話糙理不糙,指望別人,就像把船栓在別人籬笆上,風浪一起,徹底翻船,終究是靠不住的。

唯有凡事懂得靠自己,鍛煉自己,提升自己。

如此,一切都盡可能掌控在自己手上。

這樣的話,我們才能更為心安,心定地過好余生。

01幫是情分,莫當本分

任何時候,別人肯幫你,的確是大家的緣分,不幫你,那也是人家的本分。

切忌因為對方沒幫你而記恨在心,這樣的話,你終究是沒有出息的。

春秋時,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,在流亡過程,一直都處于饑腸轆轆的狀態。

追隨他的介子推,竟默默割下大腿肉煮湯奉上。重耳復國后大賞功臣,獨獨忘了介子推。

有人因此為他鳴不平,介子推卻淡然攜母隱居深山,終老林泉。他何曾在心里責備過重耳的遺忘?

很多時候,事情做了就是做了,但求內心無悔無愧就足夠。

永遠不要后悔自己幫過別人,也永遠不要怪那些得勢之后,將你遺忘,也不幫你的人。

本杰明·富蘭克林說:“上帝幫助自助者?!?/strong>

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,老天爺也只青睞那些自己先使勁的人。若不自助,縱有貴人伸手,也難扶起爛泥。

所以,怪人不如自省,當渴望援手時,不如先看清自己是否值得被托付。

當你做到了心若向陽,又何愁前路歲月無光?

02不幫是本分,怨之無益??所以,大多數人的大部分痛苦,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跟自己的關系,也沒有處理好自己和他人的關系。

眾所周知,管仲與鮑叔牙是至交。

管仲家貧,三次被征召打仗,自己都悄悄溜走。

別人罵他怯懦,唯有鮑叔牙替他辯解:“他并非怕死,是家有老母需奉養。”

后來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,卻從不因鮑叔牙的體諒而視為理所當然。

孔子在《論語》中言:“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?!?/strong>

君子遇事總先叩問內心,而小人則習慣伸手向他人索取。

外求者多怨,內省者常安。

其實,面對他人的拒絕,我們不記恨,不掛懷,常如一面明鏡照出我們自身的缺漏。

然后,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反觀己身,踏實彌補自身缺點。

這樣,我們反而能在逆境和困境當中,為自己增添經驗,加強鍛煉。

最終反倒讓自己一邊鍛煉的同時,一邊收獲到了更多的人生可能。

世上本無理所應當,懂得此理,便少了無數無謂的失落,減輕了諸多痛苦。

03強者自渡,方為出路????????

南朝沈攸之起兵對抗權臣蕭道成,被圍困于郢城。

眼看糧道斷絕,外援渺茫,部眾惶惶不可終日。

沈攸之卻平靜地在庭院中種起楊柳。眾人不解,他道:“若城破,后人見此樹,當知我沈攸之曾在此堅守。”雖終敗亡,那份在絕境中親手栽植生機的倔強,卻穿透了史冊塵埃。

《周易》曰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?!?/strong>

天道運行剛健有力,君子處世亦當效法,永不停息地自我奮發。外力終有盡時,唯有源自內心的堅韌,方為不竭之泉。

真正的出路,不在伸出的援手里,而在自己邁出的腳步中。如沙漠行旅,與其苦盼甘霖,不如學會在干渴中開掘深井。

正所謂內勁生發處,天地自寬。

他人的援手,錦上添花固然可喜,但雪中送炭終究難得。與其在失望中質問他人為何不伸手,不如在沉默中磨礪自己的雙手。

真正可靠的,終究是自己栽下的那棵樹——深深扎根于自強的土壤,才能抵御無常風雨,最終亭亭如蓋,蔭蔽一方天地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351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