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單位最無敵的心態:無相、無情、無我

圖片[1]-人在單位最無敵的心態:無相、無情、無我-愛分享導航

耶魯大學做過一項調查研究。

他們向數百位企業家、公司高管、職場精英發放了一張問卷。

讓這些成功人士列出他們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。

結果約有80%的參與者都將“不被情感左右”列為最重要的因素。

弱者多情緒,強者都漠然。

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做到無相、無情、無我,就是他最無敵的狀態。

01 無相

叔本華說:人性有一個顯著的弱點,就是太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。

很多人的職場內耗,都源自于此。

看到領導不經意的一個眼神,就心生惶恐,懷疑自己是不是工作沒做到位。

感覺客戶的態度有點冷漠,就備感焦慮,擔心自己的方案會不會被否定。

就連被同事調侃幾句,也會胡思亂想,在心里嘀咕自己有沒有得罪過對方。

但其實,你花時間精力揣摩分析他人動機,除了給自己徒增壓力外,毫無意義。

原因有二:

一來,別人怎么想,根本不是你能決定的。

二來,真正影響你情緒的,并不是他人的所言所行,而是你對事情的不合理看法和解讀。

是你在主觀上認定,他人“不該以那樣的方式”對待你,你才會深受其擾。

《金剛經》有言: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

很多時候,我們所聽到、看到的,不過都是經由自我認知投射而生成的虛幻表象。

一個人只要悟透了這一點,就不會再輕易被他人左右情緒。

陳居里從北航畢業進入福耀玻璃工作時,完全沒有因為學歷高而受到老板曹德旺的賞識。

相反,曹德旺對他表現得很冷淡,要求他先從最累的鍋爐車間干起。

當時公司不少人都覺得,曹德旺應該是不喜歡他,才會把這么一個高材生扔到車間做事。

但陳居里自己卻不以為意,每天只顧埋頭干活。

在當鍋爐工時,陳居里因書卷氣重,不像干粗活的的工人,還時常遭到同事的嘲笑排擠。

對此他也絲毫不在意,一笑置之。

后來的事實證明,曹德旺安排他在鍋爐車間工作,并非是對他有看法,只是為了考驗他。

看到陳居里確實是個吃得了苦、沉得住氣的年輕人后,便開始對他委以重用。

憑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在工作中積累磨礪出的扎實業務能力,陳居里一步步贏得認可,直到坐上福耀公司副總裁的位置。

很認可這樣一句話:

情緒穩定不是沒有脾氣,而是能透過現象看本質,知道許多事并不值得自己浪費心力。

他人的眼光,無法改變你本身的價值;偶爾的小意外,也扭轉不了生活的大方向。

與其困在種種預設里,不如修煉不著相的智慧,以不動心應萬變。

對于毫不相關的東西你在意得越少,你對工作的專注度才會越高。

02 無情

知乎上有個提問:從菜鳥轉變成為成熟職業人士的標志是什么?

高贊的答案寫道:

從你意識到職場如戰場,同事之間只有利益沒有交情開始。

初入社會,很多人都習慣把經營同事關系放在首位。

等到后來經歷過人心險惡與殘酷競爭,才發現:

所謂的交情在職場不僅無法為你帶來任何助益,還會成為阻礙你成長的絆腳石。

電視劇《一路朝陽》中,金慕嘉的經歷就是如此。

她剛入職金達律師事務所時,雖然是老板的專職助理,但每天都在忙各種雜事。

因為她為人很熱心,只要同事交待給她的事,不管三七二十一,都會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。

后來她幾乎包攬了整個辦公室人的早餐,做到對每個同事的早餐喜好都了如指掌。

然而,就在她欣喜于自己融入了這個集體時,打擊卻接踵而至。

首先是上司找她談話,嚴肅批評了她,說她不該到律所上班,應該去服務公司工作。

之后她又遭遇了同事們的兩面三刀。

大家面上跟她相處融洽,背地里卻一直在輕視她,全體聚餐也故意不叫她。

為什么我們常說,把同事當朋友是職場大忌?

因為忙于張羅人情世故,相當于消耗自己寶貴的心力去喂養取悅他人。

職場不是談感情的地方,是講利益的地方。

丟掉無謂的熱情,學會用適度冷漠的界限感保護好自己才是正解。

心理學家哈麗雅特·布萊克曾分享過她的工作習慣。

她的工作郵箱簽名欄里詳細注明了她的崗位職責。

對于分內的事務,她會積極處理。

但如果有同事對她提出超出職責范圍的請求,她便會一律拒絕,絕不應承。

這個做法一度讓她在公司遭受到不少質疑,但她并沒因此動搖,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。

后來隨著她的業務表現越來越突出,身邊的議論聲就慢慢消失了。

傳記作家艾薩克森在研究完很多商業成功人士的案例后,得出一個結論:

那些冷漠而穩定的人,足以勝任任何一種工作。

職場不相信眼淚,能在利益博弈中勝出者,靠的絕不是無效社交,而是屏蔽人際干擾的智慧。

正所謂,人若無情,可破全局。

等你把心思都用自我提升,煉就足夠強大的實力后自會發現:不用主動維系任何關系,所有人都會主動奔你而來。

03 無我

國學大師曾仕強曾說過:

“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,所有的痛苦,所有的不安寧,都是自己給自己找來的麻煩。”

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,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。

太把自己當回事,受到一點委屈和不平,就自憐自怨,你走到哪都會受挫。

我有一位大學同學,最早在公司擔任營銷策劃,薪資待遇還不錯。

一次,她精心策劃了一場活動,落地效果很好,本以為會有機會受到公司嘉獎。

可沒料到,在月會上上司反而批評了她,說她做事太急躁,統籌協調能力不足。

她心態一下子就崩了,立馬找上司據理力爭,說自己為了這個活動趕了多少通宵,做了多少努力。 

可不管她怎么說,上司仍不為所動。

回去后她越想越覺得咽不下這口氣,一怒之下辭了職。

后來她又輾轉了很多單位,每次都是對工作有不滿,但找到的工作是一個不如一個。

事不會壓垮人,但脆弱的自尊遲早會打敗一個人。

所以莊子才會說:人能虛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。

職場人最高明的境界,莫過于放空自己。

若能做到虛懷若谷、不執著于自我,那還有什么能為難得了你?

迪士尼首席執行官艾格20歲時經親戚介紹,進入美國ABC電視臺工作。

作為非科班出身人員,他只能從最基礎的制片服務作起。

每天要凌晨四點給攝影棚開門、為劇務人員統計工時定盒飯,干數不盡的雜活。

這些工作瑣碎又辛苦,但艾格從未因此而心生退意。

他的目標很明確,就是要盡快摸清做電視節目的技能和門道。

當時他的上司叫魯尼,工作標準極高,常在臨開演前對節目提出質疑,然后推倒重來。

為此整個團隊的人都叫苦連天,只有艾格始終不發一言。

不管魯尼要求有多高,他的應對方式就一個:立馬執行修改,直到交出讓上司滿意的方案。

這樣的心態下,他成了團隊里成長最快的黑馬。

ABC公司被迪士尼收購后,艾格以一身過硬的本領贏得認可,成為迪士尼的高管直至總裁。

他的故事,映證了一句話:無我無畏,成事之道。

職場是浸潤著血汗的修羅場,想要有所作為,就要藏好小情緒,以大格局、高姿態征戰四處。

把工作當修行,遇到委屈自我療愈,受到批評自我消化。

抵達了眼中有事、心中無我的境界,你也就真正拿到了晉升之路的通關密碼。

《道德經中》有言: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

真正強大的力量,都來自“無”。

那些走上高位的人,都是做到了無相不惑、無情不擾、無我不怨的智者。

他們不在意態度,只專注結果;不虛耗情緒,只錘煉實力。

把所有寶貴的時間精力都留給了自己,做能給自己帶來成長和助益的事。

因為而成為單位里最了不起的存在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18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