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人“弱”一點-福澤更深

圖片[1]-“弱”的魅力:成就人生大格局的隱藏力量
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里說過:“柔弱勝剛強。”真正強大的力量,往往是以柔軟的姿態展現出來的。就好比在現實里,你看那大樹雖然挺拔,可大風來了先折。但是,那柔軟的蘆葦,即便風不斷吹來,自己還依舊能立起來。做人,也是這么一個理兒。

不爭,是避禍的智慧如果做人,處處要強,事事要爭,那么勢必容易撞得頭破血流。為人處事上,有時候懂得大方退一步,忍讓一下,這不是輸,反而是給自己留出了一條更寬的路。明朝有個叫夏元吉的官員,官至戶部尚書,管著全國的錢袋子。當時有個同僚把他辛苦整理的財政數據毀了,手下人氣得要命,要立刻去告狀。但是這個夏元吉卻擺擺手,說:“算了,我再去查一遍就是。他也不是故意的。”然后自己連夜加班,重新整理。夏元吉的謙讓和理解,看似“弱”,退了這一步,卻避免了朝堂上一場劇烈的紛爭,也保全了同僚的顏面。以至于后來,連皇帝都更加敬重他。《菜根譚》里講:“路徑窄處,留一步與人行。”路窄的地方,你讓別人先過,大方一點,然后自己也不會掉溝里。這是小細節,也是大格局。因為雖然表面是在讓別人,其實是給自己積累了人緣,得到了人心,甚至擁有了別樣的安全感。而這份不爭的“弱”,藏著的是通透的智慧。

示弱,是容人的格局人懂得示弱,其實是有格局的表現。凡事若總想著壓人一頭,久而久之,身邊就會充滿對手。可若懂得適當放低自己的姿態,表現得弱一點,其實就是謙遜一點,低調一點。這樣,慢慢反而能聚合人心,成就大事。漢光武帝劉秀打敗了勁敵王郎后,在清點繳獲的文書信函時,發現自己部下好多人都曾偷偷給王郎寫過信,以示討好。這要s擱一般帝王,絕對是清除異己的好機會。但劉秀沒看,把所有將領召集起來,當著眾人的面,一把火全燒了。他說:“讓那些忐忑不安的人放心吧。”這一把火,燒掉了猜忌,燒得了人心。古人說:“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”水太清了,魚就沒法活;人太精明了,就沒朋友。人生在世,要有“弱”的智慧,以及“糊涂”的活法。如此,才能收獲人心,得到他人的支持。而自己這份容人的弱,最終撐開的是海一般的格局。

守拙,是積福的根基人若是精明外露,算計過頭,福氣反而容易溜走了。不如帶著一種抱樸守拙的心態,雖然看起來笨笨的,卻能穩穩地接住福分。北宋名臣王曾,中了狀元后回鄉。太守覺得他是個人才,特意讓他騎著高頭大馬,敲鑼打鼓地游行,一時風光無比。但王曾每次聽到鼓樂聲,就必定會躬身下馬,朝著路邊的人群深深作揖。旁人笑話他:“你是狀元,最大的官,何必對平民百姓這么客氣?”王曾正色道:“能考中是天意和祖上積德,我怎敢在父老鄉親面前炫耀?”《周易》里講:“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。”真正的君子,其實懂得用謙卑的態度來與人相處的。而不會覺得自己很“強”,能憑借著自己這份守拙的弱,守住屬于自己深厚的福澤。所以你看,所謂的“弱”,不是真軟弱,更不是無能,這是一種選擇,一種策略,也是一種更深沉的力量。就像大地一樣柔軟,如此才能承載萬物,也像溪水一樣蜿蜒,最終才能慢慢流向遠方。所以,我們不妨做人“弱”一點,到后面,那么屬于自己的福氣自然就更深一點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584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