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圖片[1]-“好看”背后:階層鄙視鏈與第四層人的財富密碼大公開](http://www.taishengjixi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d2b5ca33bd20250907103750.png)
每個人都會在某個階段,癡迷于一些現在看來特別可笑的東西。
可能是一件衣服,可能是一首歌,也可能是一個讓你熱血沸騰的網紅。
當時的你覺得它真好。
過了幾年再回頭看,恨不得把當時自己的眼珠子摳出來洗洗。
為什么?
因為你覺得什么東西“好看”,你癡迷什么樣的“愛好”,什么就是你所處的社會階層。
一、底層的“好看”,是被生活磨平棱角
很多起早貪黑、拼死拼活的兄弟白天在工地上搬磚,送外賣送快遞,稍微好一點的也要在寫字樓里天天被老板罵。
晚上回到家,他們累得一根手指頭都不想動。
這時候,你跟他聊藝術,聊品味,聊“斷舍離”,他們只會覺得你有病。
此刻的他需要什么?
他需要打開手機,刷一個三秒鐘就能讓他笑出來的視頻或者文章。
他需要看一個“贅婿”小說,幻想自己是那個一擲千金的龍王。
他需要喝下半斤二鍋頭,讓酒精麻醉掉一身的疲憊和白天的委屈。
這些東西,高級嗎?好看嗎?
一點也不。
但它“爽”,能暫時忘記自己是誰,忘記現實有多操蛋。
當一個人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的時候,他所追求的一切“好看”,本質都只有一個目的:逃避。
逃避現實的痛苦,逃避自己的無能,這或許就是底層人的無奈吧!
二、中層的“好看”,只是為了證明自己
如果說底層的關鍵詞是“逃避”,那中層的關鍵詞,就是“證明”。
分享哥也干過這事,今天寫出來不丟人。
年輕那會我剛賺到一點錢,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國產車,換成一輛入門款的BBA。
開著它,感覺腰桿子都硬了,去參加行業飯局,都敢大聲說話了。
說實話我真的那么喜歡那輛車嗎?
其實也就那樣,我喜歡的,是那輛車給我帶來的、那種“我終于混出點人樣了”的感覺。
實話實說,分享哥覺得中層人是這個社會最焦慮、最擰巴、也最辛苦的一群人。
他們拼了命地從底層爬上來,又時時刻刻恐懼自己會掉下去。
于是,他們需要不斷地尋找各種“證據”,來向世界、也向自己證明:我成功了,我屬于這里。
比如他們可能背負著房貸、車貸,養著幾個孩子,旁人看他們,覺得收入看上去很好看。
但其實,這些人活得更痛苦,他們活得像一個考生,成績不上不下。
退一步擺爛又不甘心,只能進一步瘋狂地學習、追逐、模仿著上層泄露出來的一點點“標準答案”。
所做的一切,不過是為了證明“我也配得上這種生活”。
三、上層的“好看”,是一場和自己的對話
那真正的上層,他們在玩什么?
當一個人掌握了規則制定權,他就不再需要任何外界的認可了。
他的審美,開始回歸取悅自己。
一件衣服,對他來說,重要的不再是牌子,而是它背后有沒有一段屬于他自己的故事。
因為他們的審美,不再是為了融入,而是為了篩選。
他不再關心這個東西“貴不貴”,別人“懂不懂”。
他只關心,這個東西,和他自己的生命,能不能產生“共鳴”。
寫在最后, 分享哥思悟:
底層人用好看,來自我逃避。
中層人用好看,來自我證明。
上層人用好看,來自我尋找。
越往上走,其實越存在這種鄙視鏈:
上層人看不起中層人,認為中層人沒資格擁有和他們一樣同等的生活。
中層人看不起底層人,認為底層人沒有上進心不配與他們為伍,
在這條鄙視鏈之上,其實還站著第四層人。
這層人,自己可能根本沒什么審美。
他們只做一件事:定義什么是“好看”,然后把它變成錢。
他們是品牌戰略家,是藝術評論家,是平臺的算法設計師,是潮流的幕后推手。
他們深刻地理解各個階層的人性,底層人需要“逃避”,中層人需要“證明”,上層人需要“故事”。
于是,他們就精準地,把這些東西,包裝成一個個“好看”的商品,賣給他們。
而他們自己站在上帝視角看著這些人爭相為自己階層的“好看”買單。
因為只要是人,就擺脫不了欲望,一定會為了好看買單。
這些人的欲望,就是他們的利潤。















